剧透下一代车型技术爆点实拍延锋XiM25智能座舱
来源:国际利来赢来就送38 发布时间:2025-01-08 23:54:22
车内的超宽大屏、零重力座椅、后排可变“大床房”……竞争非常激烈的当下,这些配置在量产车上慢慢的变多,智能座舱似乎已经“卷无可卷”。突破口在哪里?或许在延锋最新发布的XiM25智能座舱中,我们能找到答案。
“XiM25不是概念车,而是延锋真正地瞄准下一代汽车研发的。我们所有的创新都是下一代可量产的。”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、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调说。也就是说,如果现在整车厂下单,算上整车研发时间,这辆车上的所有“黑科技”都可能会在两年后与大家见面。
“我们发布的上一代展车上80%的技术都已经量产,比如零重力座椅、长滑轨等。今年,这辆全新的展车已经向很多整车企业,包括多家新势力车企展示过了,很多客户都会预订我们的技术。”倪嘉文说。
换句线智能座舱展车上所展示的技术,可以视为下一代车型技术爆点的提前“剧透”。
走进XiM25智能座舱,吸引眼球的是可以在天幕上来回滑动的屏幕。长滑轨技术让车内空间更多变,这次延锋将长滑轨技术用于屏幕,1520mm的超长滑动距离能覆盖整个车顶,让屏幕自由在前后排滑动,还能调节屏幕角度,实现前后58.5°旋转。
不仅如此,这个超大的屏幕还能左右分区,联动座椅上的头枕音响,主副驾就能有独立的影音空间,堪比头等舱。当它来到后排,把后排座椅往后调节,隐藏在下面的腿托升起,联合中央扶手上的操控面板,就能跷着腿和朋友一起打游戏。
这样既独立又共享的设计理念,源自延锋对如今Z世代人群需求的洞察。“他们追求公平的权利,所以在我们的车里,任何一个人都能有自己的微空间。同时,当他们与他人互动时,又会有非常高质量的链接。”延锋国际技术中心造型设计总监杨帆介绍说。
横跨两个A柱的超宽屏幕,并不是传统的电子屏幕,而是抬头显示,但比传统的抬头显示高清得多,图像仿佛悬浮在远方,投影在了视线最舒适的位置。这么做的好处是,平时我们开车看屏幕,视线是需要远近来回切换的,现在有了这个屏幕,就没这个烦恼了。
“从目前的技术来看,横跨两个A柱的超长且有弧度的曲面屏幕几乎是不可实施的。延锋创新地将超清悬浮影像技术与内饰光学表面融合,不但解决了散热、亮度、视野等问题,而且还给出了一个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。”杨帆表示。
来到后排,后排座椅可以一键变成一个“大床房”。虽然现在“大床房”不稀奇,不过市场上已量产的产品往往因为不平整、不够高,用户还要自己再铺设垫子。但XiM25不用,延锋在座椅表面和发泡之间填充了超柔软PES丝绵的悬浮层。此时,长滑轨上的屏幕收回滑动至“床”的上方,点亮屏幕,就变成了一个吸顶灯。
中央触控屏十分神奇,它能够辨别是主驾还是副驾在操控它,而且不是靠位置来区分的。坐在副驾驶座椅上调节温度,记者故意错位操控,结果调节的还是副驾空调。
超窄的出风口和仿贝母纹理的内饰表面相结合,再配合光学技术,美到极致,犹如一个艺术品。据介绍,XiM25的仿贝母纹理超薄光导膜组厚度仅5mm,与传统导光板相比,厚度减少80%。超窄的出风口不仅美观,也很实用。吹出的风模拟的是全环绕的自然风,风量调到最高,也不会有对脸吹的不适。
可侧向旋转的自适应零重力座椅,技术亦可圈可点。不管是钓鱼还是露营,它能解锁更多新场景。另外,延锋还为其配备了座椅集成安全技术,在大角度躺倒坐姿时也能提供全方位安全保护。
模块化方向盘,工艺简洁,能节约约三分之二的传统生产时间,内部的缝线消失了,手感更好,还集成了离手检测和加热功能。
“现在,延锋智能座舱展车做到了‘一年一车’,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创新节奏赶上当前消费电子的更新节奏。”倪嘉文表示,“它慢慢的变成了我们内部创新的驱动力。背后是延锋4000多名研发人员的群策群力,各个团队都抢着把自己的创新放上展车。”
这样的创新能力及迅速将创新技术投入应用的能力,正是延锋面对市场“内卷”保持竞争优势的底气所在。“纯粹‘卷’价格实则就是缺少办法,我们要有‘对冲’的概念,别人做不出来,延锋能做;别人耗时两年,我们只需要用一年半时间,技术的领先就是一种‘对冲’。”倪嘉文一针见血。
过去,人们认为座舱里有大屏、语音、手势就是智能座舱了,但是延锋第一个把多场景纳入智能座舱的范畴。在延锋的带领下,长滑轨、零重力座椅等新技术迅速投入市场。“延锋从来就没趋同过,但延锋一定会引领智能座舱下一个趋同。”倪嘉文表示。言下之意,在智能座舱配置趋同的当下,延锋十分有信心引领下一代智能座舱技术的变革,成为破局者。
随着汽车应用场景的融合,产品也在逐步融合。比如,内饰已不单单是纯粹的内饰,内饰有灯、出风口、开关、触控;座椅也不单单是纯粹的座椅,座椅会和扶手联动,会礼让,各种场景需要座椅配合。顺应这样的趋势,5年前,延锋开始剥离所有的合资企业,把所有的技术中心合并,造就了如今拥有4000多名研发人员的国际技术中心,目的是跨越产品边界,要把全部的产品技术开发集成在一起。
延锋的战略定位就是做智能汽车“上车体”集成部件解决方案供应商。据介绍,现在部分造车新势力的策略是减少供应商,增加集成化,而智能座舱这一块,采购的就是延锋的整体解决方案。
目前,延锋旗下有6个事业部,分别做内饰、座椅、被动安全、座舱电子、车门及外饰。可以说,这一些产品集合起来,就涵盖了整个座舱。“结构件、灯光、电子、域控、安全、舒适性……我们有能力把所有的点融合起来,这就是延锋的优势。”
未来,随着舱驾融合趋势的到来,集成化将更加深入,这也为延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。目前,国内基本上没有一家供应商能够在拥有智能驾驶能力的同时,拥有强如延锋一般的智能座舱集成能力。“比如,零重力座椅的碰撞,既要预动作,还要有碰撞之后的随动,保险带何时拉、何时松、何时打开气囊,延锋做了2000多次碰撞试验,大数据都在我们这里。同样的,我们也不拥有智驾能力。”倪嘉文坦言,“这样的趋势一定会促成更多新的跨界合作。”
特别声明: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“上观号”入驻单位授权发布,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,“上观新闻”仅为信息发布平台,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,请联系删除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“请人吃饭,对方说“不去了,临时有事”,别说“好,下次约”,高情商回应来了
34岁郑爽晒美国过节照,穿白色抹胸裙仍嫩似少女,吃水果沙拉没有烟火气!
个个发挥!莫兰德&吉伦沃特&贝兹利半场合计21中12 砍下30分17板
华为Pura 80 Ultra大揭秘:国产主摄+超大底长焦,CIS也有助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