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个导航级精度空芯光纤陀螺
来源:国际利来赢来就送38 发布时间:2025-08-09 07:52:544/27/2025,光纤在线讯,近日,我国科研团队在空芯光纤陀螺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果,成功研制出全球首个导航级精度空芯光纤陀螺。这一成果由暨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丁伟/汪滢莹团队与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七研究所赵小明/罗巍/李茂春团队联合完成,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《NatureCommunications》。
光纤陀螺仪(FOG)基于萨格纳克效应,是惯性导航、定位和姿态确定的核心器件。其中,闭环干涉式光纤陀螺仪(IFOG)凭借高分辨率和简单结构,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大范围的应用。然而,传统保偏实芯光纤(SCF)陀螺仪存在温度、应变诱导的瞬态效应、法拉第效应、克尔效应等问题,限制了其逐步发展。空芯光纤陀螺仪则明显降低了法拉第效应和克尔效应的影响,具有更加好的环境适应性。
此次我国科研团队研制的空芯光纤陀螺实现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。在精度方面,其零偏不稳定性达到0.0017°/h,较现有记录降低近30倍,首次达到导航级精度(0.001°/h量级)。环境稳定性也得到极大优化,温度灵敏度较传统实芯光纤陀螺降低一个数量级,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明显提升。而且,样机连续稳定运行超过185小时,充分验证了工程应用的可行性。
该空芯光纤陀螺采用全固态设计,具备启动快、动态范围大、抗干扰性强等优势,能够很好的满足惯性导航系统对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的需求。其在军事、航空航天、无人驾驶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,为新一代高精度导航技术提供了核心支撑。
从技术意义上看,这项成果实现了从理论创新到工程应用的完整跨越,标志着我国在全球惯性导航技术领域占据领头羊,为空芯光纤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。自2006年空芯光纤陀螺概念提出以来,研究团队历经多年攻关,成功攻克模式杂散、偏振串扰等技术瓶颈,首次将空芯光纤陀螺推向实用化阶段。
在此次研究中,团队设计了一种低损耗、低弯曲损耗的四管截断双嵌套无节点反谐振空心光纤(tDNANF)。该光纤在1525-1565nm波长范围内表现出约20dB的极化消光比(PER),具备优异的单模操作和线m的tDNANF线圈制造的陀螺仪,实现了0.00383°/√h的角随机游走(ARW)和0.0017°/h的零偏不稳定性(BI),这是首次实现导航级性能的空芯FOG。
同时,该空芯FOG在热稳定性方面表现卓越,与相同尺寸的传统保偏实芯光纤陀螺仪相比,在不一样的温度范围内的热敏感性降低了9.24/10.68/6.82倍。研究团队通过优化纯舒普效应和莫尔效应,明显提高了陀螺仪的耐热性。一系列实验充分验证了tDNANF光纤的低损耗、低弯曲损耗、高空间模式纯度和高线性极化纯度,陀螺仪测试也表明其性能达到导航级标准,并展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。
该研究为实现高性能空芯FOG迈出了重要一步,展示了空芯IFOG在导航级应用中的巨大潜力。研究团队表示,未来将逐步优化光纤的相位双折射和主轴偏移,持续提升空芯IFOG的性能。
OFC2025丨长飞及光纤国重发布最低损耗0.05dB/km的空芯光纤重大研究成果(04-01)
亨通光电获34家机构调研:在技术方面已布局空芯光纤的制备关键原材料(02-08)
特发信息携手合作伙伴助力中国移动成功开通首条1.2T超低损空芯光纤传输技术试验链路(01-13)